圖/左起:國海院劉敬宗主任秘書、金門大學高瑞新副校長。
【大成報記者張淑慧/高雄報導】為推動臺灣海岸聚落的永續發展與跨域合作,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國海院)攜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國立金門大學及金門縣水產試驗所,於7月17至18日舉辦「2025海岸聚落產官學研對話沙龍—金門場」。活動匯聚中央部會、學界、地方團隊及社會創新實踐者,透過對話與實地觀察,深入探索金門作為島嶼聚落的發展潛力與治理挑戰,展現國海院推動國家海洋政策的核心角色與實踐力。
圖/國海院暨專家學者應援團隊與金門大學與會人員合影。
作為我國推動永續海洋發展的重要政策智庫,國海院長期致力於建立「地方實驗室」機制,整合大學社會責任(USR)、社會創新與公共資源,強化地方自我治理能力與韌性。此次金門場沙龍,國海院除率領專家學者參與,提供金門大學USR執行策略建議,並拜會金門縣水產試驗所,深入了解地方在水產與聚落發展上的需求,評估未來展開產官學研社區協作的可能性。
國海院院長陳璋玲表示,為強化金門在海岸聚落永續發展、USR實踐及產官學研連結上的能力,國海院將結合地方實驗室機制,建構在地支持系統、強化地方參與機制,共創永續商機,促進國家海洋治理與地方創生。
活動首日於國立金門大學舉行,主題聚焦「USR下的地方應援推動」,涵蓋社會設計、產學合作、地方網絡及青年創業。國海院副研究員張桂肇分享臺灣海岸聚落服務設計的實務經驗,呼應金門大學馬祥祐主任提出的「離島大學USR關鍵策略」,共同探討如何以高教資源強化離島韌性。活動並邀集各界代表,透過生態養殖、加工加值、公有空間活化等案例,激盪具體在地行動方案。
次日活動移至金門縣水產試驗所,延續「僑鄉島嶼」的文化脈絡,聚焦島嶼村落的地方設計、青年返鄉、地方創生及小微經濟。透過對話與案例探討,國海院展現引導多元夥伴協作、搭建產官學研社區對話平台的政策角色,為金門聚落永續發展鋪路。
展望未來,國海院將持續扮演海洋政策推進與地方陪伴的雙重角色,推動地方交流平台與機制,整合USR行動、政策資源與社會創新力量,助力臺灣海岸聚落強化韌性、活絡經濟與凝聚社區。金門場沙龍不僅是一場對話與交流,更是國家與地方共同邁向永續海洋治理的起點,彰顯國海院在國家海洋治理架構中的關鍵政策意義與實踐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