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新聞:
麻辣開講
 合作社是農村發展之磐石(大成報總主筆郭憲鈴專欄)
2016-07-14

(大成報總主筆郭憲鈴專欄)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新中國)成立時全國經濟真是一窮二白,蓋自1937年7月7日開始對日抗戰八年,之後又自1945年蔣介石與毛澤東「雙十會談」後又開始國共大戰四年至國民黨大敗倉皇辭故廟夾著尾巴竄逃到台灣孤島躲藏;所以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所接收的中國與今日蔡英文從國民黨手中所接收的台灣相差無幾-都是殘破不堪、滿目瘡痍、負債累累、危機四伏、朝不保夕、摸著石頭過河的政府;所以吾人常說國民黨的專業就是拉得滿地髒東西讓人清理的壞東西;尤清縣長接任台北縣長花了六年時間才清除掉前面林豐正等歷任國民黨縣長留在新店溪和淡水河南岸推積如山的垃圾;毛澤東所接收的中國也是國民黨蔣幫政權堅壁清野、倒行逆失後的殘破不堪之山河大地;三十多年前吾人第一次在人民大會堂與江澤民總書記晤談,他告訴我們「1949年4月共軍進入南京時國庫是空的,所有黃金白銀都被國民黨搬走了」;毛澤東面對這樣空虛的國庫與殘破的山河又要養活六億多人民,毛澤東只有拿出社會經濟之大寶典並仿效蘇聯老大哥實行的「集體經濟制度」率先在農村實施農業合作社以有效控制農業生產與農民消費,並在城市設立「供銷合作社」以總量管制城市居民之生活用品。

1949年11月(新中國建國第二個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後來改稱國務院)成立「中央合作事業管理局」主管全國合作事業,1950年7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作社法草案;1951年12月中共中央對各級黨組織公佈「關於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而到1952年底全國農家已有40%參加「互助組」,顯現新中國的集體農業經營與農業集團化的急速發展;有了這些社會主義集體經濟之雛形後、1953年在周恩來總理的主導下開始施行計畫經濟第一期的「五年經濟發展計劃」,據國務院國家統計局之統計、以1952年為基期至1957年第一期五年經濟發展計劃結束全國農業生產毛額指數成長五倍多,這事讓毛澤東對農業集團化大增信心,因全國農民(含貧農與中下農)和他一起起來革命推翻國民黨政權,他們不能像國民黨時代還是沒飯吃、還是一窮二百,他對這些農民有革命的情感更有道義責任,所以他就急著將各地「互助組」提升為初級的「農業合作社」、後又提升為綜合性的「人民公社」(1958年至1984年),這是周恩來仿效「巴黎公社」所取的名字,是集政治、經濟、社會、生產、生活於一體的地方基層政經體制。1984年因「改革開放」政策逐漸走向成功大道,人民公社才陸續轉型成鄉鎮企業,在鄧小平所謂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扮演新的社會主義經濟角色。

1957年第一次五年經濟發展計劃結束後全國農業總生產毛額較1952年成長五倍,毛澤東龍心大悅,乃親自發起「大躍進」運動,要求全國抓緊重要戰略大力讓農業與工業都加倍成長,俾解決全國人民吃飽穿暖之問題,很不巧地自1959年至1961年又發生全國大水災與大旱災而造成三年全國大饑荒,地方黨政人員為了邀功又欺上瞞下,謊報災情又假報收成,以致地方無糧可吃、無水可喝,這三年中全國約餓死三千萬人左右;這事經台灣的國民黨政府大力惡意扭曲宣傳,因此在台灣是談「人民公社」就膽顫心驚、不寒而慄、全身發抖。

其實日本政府在治理台灣期間亦有在各地成立各種農業合作社、農業會等合作組織;俟國民黨接管台灣後將鄉鎮的農業合作社與農業會改為「農會」,在農會內設置信用部、供銷部、代理部、推廣部;濱海的漁村則成立「漁會」,至於城鎮地區則成立「信用合作社」;經過國民黨的特殊運作、這些農會、漁會、信用合作社都變成國民黨的外圍組織,轉型成為國民黨的輔選部隊,國民黨甚至公然在農漁會理事長、總幹事選舉時提名候選人,從此農漁會理事長和總幹事都變成國民黨地方黨部主委、書記的馬前卒,農漁會信用部甚至信用合作社都變成國民黨管轄的金庫,不聽國民黨使喚的人就別想到這些基層金融機構借錢,所以這些基層金融機構就創造出很多很多的呆帳,直到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阿扁總統才撥二兆左右來打消這些呆帳(當然還包括其他銀行製造的呆賬);所以現在台灣人民聽到農漁會信用部或信用合作社也像聽到「人民公社」一樣膽顫心驚、不寒而慄、全身發抖。其實這都是國民黨胡作非為所造的孽,是合作社和農漁會經營管理的問題,就像一般企業經營不善亦會發生危機一樣。

現在日本、韓國、德國或北歐各國的農漁會或信用合作社都經營得有聲有色;最值得台灣學習的還有以色列;以色列的合作社很像新中國的「人民公社」,是集政治、軍事、經濟、民防、社會於一體的合作組織,在以色列稱之為「基布茲」。

1948年5月14日英國終止對巴勒師坦的託管,同日、世界猶太復國組織宣佈「猶太國家在以色列建國」,亡國而流散世界各地逾二千年的猶太人終於在亞洲最西邊建立自己的國家、與亞洲最東邊的台灣遙遙相對;從這天起流散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陸陸續續回到這個「新祖國」的懷抱;以色列的地理環境非常惡劣,其四周都是幾千年世仇的阿拉伯國家-日日夜夜歲歲年年都想要消滅猶太人的阿拉伯人,這點和台灣面對紅色共產中國的上千顆飛彈威脅與大軍壓境可說是一對難兄難弟;在自然資源方面以色列更是荒野沙漠一片(佔國土總面積60%以上),唯一的天然資源就是空氣、連水源都不足;但新祖國一建立就有甚多流散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紛紛「回國」,以色列新政府面對陸續湧入「回國」的人民,雖有美英等國之援助,但基本的吃飯問題還是要自己想辦法解決,因此聰明的猶太人拿出聖經的博愛經濟概念,以「錫安主義」的互助合作之集體經濟作為發展農業之制度而建立現在舉世側目的「基布茲」(以色列文就是集體之意),將農民、農村、農業的生產與生活自生小孩、幼兒教育、生產工具、耕種灌溉收成、生產分配、產品行銷、社會教育、娛樂生活等食衣住行育樂都由「基布茲」負責,為了實施全民國防以對抗四周的阿拉伯人,「基布茲」還要負責地方治理的政治工作和民防工作,故「基布茲」也是國家安全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所以在「基布茲」成功的經營下以色列就發展成一個現代化的進步國家;世界經濟論壇公佈的國家競爭力第15名,國民人均所得38000美元以上(直逼香港),全球幸福指數第11名(158個國家參評);在「基布茲」的努力研發下,他們在沙漠的溫室中種植甜美的水果,他們更發明「滴灌技術」解決水源不足的農田灌溉問題,顯現這個國家以「基布茲」為發展農業已奠定以色列作為經濟強國之基礎;所以台灣人民不要被國民黨錯誤的宣傳所誤導就以為「人民公社」是不好的制度,其實共產中國的人民公社在建國之初也曾帶給中國農民脫離貧困解決「吃飽飯」的問題;何況再看看以色列的「基布茲」所帶給以色列人的幸福感和成就感,這是很值得台灣觀摩學習的。

台灣的處境和以色列非常相似,以色列在強敵環繞又無天然資源竟能發展成世界競爭力第十五強的國家,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以色列好的制度台灣都應好好學習,譬如重視人才的培養,小小的以色列二十年內(20年前400多萬人20年後800多萬人)竟能產生十名諾貝爾獎;他們的農業合作制度也是很值得台灣學習的,將台灣的農漁會好好改良、不准政黨再涉入其間,讓專家做最佳的經營管理以造福台灣農民、更可為台灣農村發展之磐石。(作者郭憲鈴係大成報總主筆、曾任全國營造公會總幹事、現任台灣國策研究會會長)(本專欄言論非代表本報立場)